公園裡的台灣原生種的九芎,白花燦爛整個夏季,今已經綠果累累。社區中庭的三株紫薇,迎著中秋的涼風,風姿秀麗的接續著綻放。
宋朝楊萬里詩曰:「似癡如醉麗還佳,露壓風欺分外斜。誰道花無紅百日,紫薇長放半年花。」而明朝薛蕙對紫薇的花期,竟達「爛熳十旬」。可見紫薇的花期,綿延甚長。
紫薇:千屈菜科,落葉性灌木或小喬木。
別名:滿堂紅、百日紅、紫荊花、無皮樹。
紫薇樹高1.5至4公尺。小枝纖細,具四稜。樹身光滑,連猴子都會滑下來,因此又有「猴溜」、「猴滑樹」的別名。
傳說用手輕輕搓揉樹身,樹頂就會顫動,因此又有「癢癢花」、「怕癢花」、「驚兒樹」的別稱。
原產地:中國大陸。1700年引進台灣。紫薇花是安陽市、襄陽市、基隆市的市花。
在中國已有千年的栽培史,唐朝就盛植於長安的宮廷中。後被引種到世界各地,西方人從印度發現這種樹,因此法語稱其為「印度丁香」。
葉對生,長約2至6公分,寬1.5至3公分。長橢圓形或卵形、全緣。
花為圓錐花序,花數甚多,密生枝端,花瓣邊緣皺曲,美麗如少女衣裙的蕾絲花邊。花瓣6片。雄蕊多數,外輪6至8枚特別長。
花期:5月至10月。7、8月盛開時,奼紫嫣紅、繽紛錦簇,可媲美櫻花,故又有「夏之櫻」的美譽。
赤薇有吉祥之寓意,翠薇有奇趣之意,紫薇有豐盛之意,而中庭這三株銀薇,則有雅緻之意。
花語:沉迷於愛、巧言、雄辯。
果實:蒴果。成熟後有3至6瓣裂,種子數多,薄而有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