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7

山城‧水色〈下〉


  ● 在水一方 


七十九年鐵路局對於集集支線,朝觀光旅遊發展。921大地震,鐵道停駛,山村形成孤島。災後重建,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進駐,將車站重建為仿古木構建築。九十三年收購振昌公司廢棄的廠房、貯木池,興建「木業博物館」。九十五年完成「木業博物館」的主體建築及水榭樓台、生態景觀池等,重現六十年代振昌木業生產的風貌,提供民眾知性的旅遊。
  八八風災後,日夜憂心故鄉安危的情緒,終於等到集集支線修復。下了車,站前那一大畝靜默的椰林消失了。觀光客多了,商店多了。村頭的磚瓦平房搭建成兩樓,一樓餐廳,二樓咖啡館。原是一條靜宓的回家小徑,竟然成了叫賣的美食街。我踩著三分驚訝,七分傷感,十分矛盾的回家。週末二日的人潮,竟然如繽紛的熱帶魚,在故鄉的街道上,洶湧、熱鬧的游著。人流裏,我終於看到兩張熟悉的皺紋笑容,而她們正賣著「古早味」的菜包。她們說「只賣週末二日,可賺二千多啊!」。喔,我恍然明白,逃開人群快步回家。心想要重溫故鄉的古樸恬靜,只有等待黃昏日落之後。
  黃昏,目送著漸退的人潮,迎著山頭的夕照,看著水塘新築的水中棧道和舊有的水中樓榭,再添上池旁一排霜紅高古的楓樹和水上一隻獨飛的白鷺鷥。《詩經蒹葭》「在水一方」的詩句,便輕輕晃漾於唇齒之間。眼前只有兩字「絕麗」。黃昏的情調,初綻的燈影,搖曳在潾潾水波中,尤其那一排紅得特粉的楓樹。阿娘說今年氣候異常,忽冷忽熱,它們竟然不枯、不黃、也不嗆紅,卻以一種帶著橘、帶著粉粉的柔光色調,矗立於人間。而這種美,或許只有今年,且只有二十分鐘的光景。因為落日一沉,大地山水都融於黑色之中了!
  逐著暮光漫步。主打行銷「城市coff」的統一超商,竟然矗立於眼前。而那畝椰林被孫家的班林道、餐廳,以及禮品商店的經濟光華徵收了。
  猶記十年前一次返鄉,望著車窗外的沁涼綠意,忽聽兩位遊客閒談。她們說在集集支線各站中,她們最喜歡車埕小村的自然淳樸。集集已商業化了,充滿了繁囂的叫賣和人聲。
  她們說出了我的心聲和隱憂。心底由衷感激觀光管理處所設計的生態景觀與保存村落人文歷史的建構。或許我是渺小人物,總感覺溫飽就好。不懂大人物心中的經濟指數和搶當世界第一高或大的榮耀。所以當世人崇拜杜拜的帆船高塔、棕櫚島,我卻痛心那些消失的海洋生態。為什麼就不能如日本設計家深澤直人【無印良品】「這樣就好。」與阿布達比的MasdarCity(零排放、零碳城)的概念?尤其是觀光景點,除了創意設計外,尚需文化的紮根和環保概念。若沒有軟性文化的充實,那些炫目的建築設計,只是一座空洞、虛華的噱頭,無法恆久長存。
  摯心期盼步入三度繁華的故鄉,但願它不會只剩銅錢利益的盤算,能以古樸的風物人情與舊有文化的特殊魅力,吸引旅行者的心扉,而不是以商業化的繽紛來招攬遊客的雙眼。

   ● 祈求  

  文明的電力是讓村裏本是黑沉的路陌,撐起盞盞白熱的水銀燈。但那在夜色裏,總提著小黃燈籠的螢火蟲們,卻集體撤退,向森林的深處移民。村民的生活環境,也隨著振昌木業繁榮二十個春秋的節奏改善。原是簡陋的竹管厝、薄灰瓦都汰換成堅實的紅磚屋。而那具有親透性的鐵絲網與樹籬,卻消失於地平線上。
  溯觀各古文明國的歷史文化,均發現他們興榮的條件,在於有一灣廣沛的水域。而文化傳承與自然環境的維護,卻常在發展經濟的措施下拔河、掙扎,小而一絡一脈的流失,大則湮滅一山一林的蓊綠。
  日治時代,故鄉在「糖」與「電」的交響中,開創了村落的首部繁華。六十年代,振昌木業帶來了二度繁榮。但是蝴蝶、螢火蟲、瓢蟲絕跡了,綠色少了,水泥覆蓋了彎流於家家周沿的溝渠,溪流也不再洄洑歌唱。而九十年後的觀光進行曲,也譜寫了十年。看著小村風情,在三度繁華裏,點滴方寸的改變,甚至一山一河的消失。或許是心境沉老,或許是無奈於村民生計的需求,我不再以悲憤的心情控訴,轉而軟性的祈求。
  在國家經濟發展的舞台上,「車埕」這個迷你小村,只不過是菌沫糜沙,極少人在意它綠林山川、水文地貌的改變。但我懇求公園管理處,能再收購山洞外的廢棄廠房,廣植一座綠肺森林,喚回移民的蝴蝶和螢火蟲。絕不能讓聲光沸騰的「遊樂場」企案,攪碎村落的寧靜。更虔心祈求故鄉在未來的千百歲月,能永續今日的美麗,讓年年遺失的山川綠野,能夠畫上永遠的休止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