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午后,如傳說般的下起大雨。在古老的傳說中,清明和七夕一定落雨。而清明的雨是紛紛小雨,七夕的雨卻是滂沱大雨。看來這兩則傳說,不僅有哀弔與美麗的故事,也有天候的自然科學。
老爸擔心著晚上的歌手演唱和抽獎活動。這些流行和時髦活動,已經佔領故鄉田野。想起小時候年節連演三天的布袋戲、歌仔野台戲,心裏不禁濃濃懷念和挽不住時潮的感傷。
看到了嗎?那匹飛瀉在山壁上的白練瀑布!童年的記憶裏有兩條啊!
翠的山、藍的天、白的嵐霧,添上涼涼的濕意,心眼均寫滿了淋漓的詩意。可惜拍出來的山色不夠綠。
故鄉的山林是普遍村民的寶山。炊煙的日子,滿山的枯枝是升火炊食的燃料。迷你的野蕃茄、百香果、山雞蛋〈腎蕨〉是小孩的水果來源。它給了村人生活和生存的綠色空間,綿延至電力、瓦斯興起的年代。而今,它的綠分子不僅是觀光的色彩,也還是村人的生活倚靠。
我的記憶和傳說,對現在村裏的孩子和旅人,將是一篇美麗但絕望的神話。
夏天的午後,溪流是孩童的遊戲天堂。游泳、泡水、捉魚追蝦。累了,躺上有兩張雙人床的方壘大石,曬著陽光,讓紅蜻蜓、蝴蝶、五彩魚狗、白鷺鷥、老鷹,在眼前飛舞盤旋。
記得對溪流中最初的驚豔,是二、三尾寶藍色的小魚,亮藍如寶石。
而今,溪流成了人足禁區,方壘大石不見了,水流被水壩控制著。我的童年河流,不能再自由的唱著四季之歌。我和旅人一樣,也只能走在河畔的公路上,聽著遠遠的猿聲,看著孱弱的水流緬懷過去。

竹林、菜圃的疆域,隨著夏季的風災、河水暴漲、滾滾大石:隨著河道的自然更改,一年一年的消減,至今已完全消逝。在阿娘的記憶裏,大概也僅存那一張絕版的地圖和地號啊!
★原始發布日期為2011年8月31日。那山壁上僅存的瀑布,如今已絕版了!再也看不到!

溪水轉個彎,流向「水里」。水里溪是濁水溪的源頭。
突然想起在六十年代,這處溪流沙洲上的菜圃和對岸的一畝竹林是阿娘買地的第一筆。弟弟曾經帶回一窩鵪鶉蛋,他們說還看到竹雞的蹤影。或許我是女孩,阿娘只讓我在沙洲上的菜圃,汲水灌溉菜畦。
★原始發布日期為2011年8月31日。那山壁上僅存的瀑布,如今已絕版了!再也看不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