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初回鄉四天,颱風剛過,天氣都不好,風風雨雨的。
一家老小三代,就窩在家裡吃喝聊天,享受熱鬧溫馨的親情。
一天午後,又是一陣狂暴雨。雨中聽到水庫的廣播:「水庫水滿,水壩要放水。請鄉親遊客注意安全。」
這川陪著我長大的溪流,自從九二一大地震,被納入國家風景區後,就被禁只靠近,並且築起柵欄。所以我們只能在溪河邊,遠遠的看著仍守著溪河的大小石塊。
「河水暴漲」是童年颱風天的記憶。好想念那些可以讓我、弟弟、小妹,都可以躺在上面吹著風、看著竹林、聽著猿啼鳥叫的超大石頭。
「走,去看放水!」我、大弟、兒子三人,撐著傘,來到溪邊的小涼亭。
山嵐、雨花,滾滾黃流,把溪上的大石頭淹沒了。
溪水來自大觀水力發電廠,流向水里溪。水力發電是零污染的電力來源。
民國七十四年,為了興建水壩儲水備水,村莊消失了兩座綠山林和兩匹銀鍊瀑布。
看著現在只有暴雨才會出現的瀑布,心底嘆口氣。看著默默爬著的臺灣原生種小蝸牛。
涼亭的木欄、小蝸牛、涼亭外的斜雨、奔騰的溪流,還是一幅好風景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