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羽黑冠:成鳥
成鳥身高約47公分,屬於中型鳥類。
有黑冠,面孔、脖子呈紅棕色,背部暗紅棕色。 冠羽長約10公分。我看到的冠羽,並不是真正的黑色,而是藍色。
腹部有細條紋,翼尾黑色。
20、30年前在台灣的族群量稀少,被歸為「稀有留鳥」。
其習性本該棲息於低海拔的台地或森林,並於夜間活動。依目前觀察,其活動範圍,似乎已改變,已漸漸接近人類的生活居所。
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又緩慢,加上傻傻憨憨的表情,若不看頭上的黑冠羽,就像一顆黃色地瓜。難怪牠的別名是「地瓜鳥」。
警戒時,會伸長脖子不動,如我們小時候「一、二、三木頭人」的遊戲。
牠並不是如呆呆木頭鳥一樣,一直不動。你大約靠近4公尺左右,危險意識就會讓牠開始飛行或快速逃離。所以牠不是大笨鳥,而是「大智若愚」。
雄鳥眼睛周圍及喙基為藍色。頭部、枕部的羽毛延長為黑色飾羽,約10公分。 雌鳥眼睛及嘴,沒有藍色的特徵。羽冠的長度較短,僅有頭部的長度。
2019年6月末,老榕樹上這一家五口的黑冠麻鷺,三小口獨立飛了、走了以後,公園裡偶而會見到單獨的亞成鳥,在水塘裏、走走逛逛。
兩隻成鳥在公園裡悠閒的曬曬太陽,打哈欠,日光浴。直到冬天來臨,才不見他們的身影。
人的經驗會被制約,而成了慣性的盲點。2020年夏天,懷著牠們會回來心情,散步公園時,頭、眼總抬著高高的,看著、尋著老榕樹的枝椏,期盼可以看到牠們的愛巢。
空空的枝椏,讓我失望,牠們沒回來?當我要放棄希望時,卻見到大鳥飛掠的蹤影。重燃起希望,興高采烈的追蹤了數日。啊,今年他們的窩巢築在一棵大茄苳樹上,而我卻一直在老榕樹上搜尋。這就是我的盲點!等到我找到牠們的窩巢時,已見枝幹上兩隻整理著羽毛,將要學飛的幼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