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世界上,像羅馬那樣還能栩栩如生的展現它的過去的地方,為數不多。
羅馬的古代遺跡,星羅棋佈。建築的輝煌與壯觀,總讓人回憶起古代羅馬的光榮、驍勇的戰爭和殘忍的浴血獸場。
據記載西元前753年,羅馬由羅慕洛所建。他與他的牧民,由帕拉蒂諾山一帶,逐漸向南擴展。西元前510至29年之共和國時期,羅馬與定居於亞平寧半島的民族交戰。西元前146年戰爭結束,其勢力擴展之地中海。最後凱撒大帝征服了高盧,並結束了共和國,建立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的昌盛,持續了兩個世紀。第三世紀則開始沒落衰微,直至西羅馬帝國滅亡。
中世紀時期的羅馬歷史同教皇逐步成為整個天主教的精神領袖,和事實上的羅馬統治者的歷史密切相聯。十四世紀末期,羅馬地位衰落,人口只剩二萬人。
至十五至十七世紀的文藝復興期,這個時期的特徵是歷任教皇,招攬著名的藝術家們,進行大量的藝術活動與建築。
羅馬的古代遺跡,星羅棋佈。建築的輝煌與壯觀,總讓人回憶起古代羅馬的光榮、驍勇的戰爭和殘忍的浴血獸場。
據記載西元前753年,羅馬由羅慕洛所建。他與他的牧民,由帕拉蒂諾山一帶,逐漸向南擴展。西元前510至29年之共和國時期,羅馬與定居於亞平寧半島的民族交戰。西元前146年戰爭結束,其勢力擴展之地中海。最後凱撒大帝征服了高盧,並結束了共和國,建立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的昌盛,持續了兩個世紀。第三世紀則開始沒落衰微,直至西羅馬帝國滅亡。
中世紀時期的羅馬歷史同教皇逐步成為整個天主教的精神領袖,和事實上的羅馬統治者的歷史密切相聯。十四世紀末期,羅馬地位衰落,人口只剩二萬人。
至十五至十七世紀的文藝復興期,這個時期的特徵是歷任教皇,招攬著名的藝術家們,進行大量的藝術活動與建築。
當年出國的旅行箱中,除了衣物外,就是二、三十卷的膠卷,為了就是留下異國的風情。相機功能雖算是中上,但無廣角或微距的功能,所以羅馬建築的磅礡氣勢,根本無法入鏡。於是回國的沉重的行囊,就多了各國的書冊和疊疊套套的明信片相卡。
所以讓我「小人」一下,像這種廣角、完美無瑕的畫面,是羅馬專業攝影人的作品。說一聲,借用一下。無妨吧!謝謝你的磅礡格局!
君士坦丁凱旋門
君士坦丁凱旋門,位於羅馬競技場〈鬥獸場〉和帕拉蒂尼山之間,座落於競技場的左邊。
其是為了君士坦丁一世,於西元312年10月的米里維橋戰役中,大獲全勝而建立的,是羅馬現存的凱旋門中最新的一座,也是羅馬做為一個天主教國的起始點。
今之君士坦丁凱旋門,高21公尺,寬25.7公尺,縱深7.4公尺,擁有三個拱門。拱門上方由磚塊砌成,表面上有雕刻圖騰。由其之建築架購與浮雕內容,也許來自哈德良皇帝時代。
君士坦丁凱旋門橫跨在凱旋大道上,所以當時羅馬皇在戰勝凱旋歸來,都會走這條路進入羅馬。故稱為凱旋門。
坦丁凱旋門的上面的浮雕,保存著各羅馬帝國各種重要時期的雕刻,是一部生動的羅馬雕刻史。如圖拉真廣場的橫帶飾、哈德良廣場的盾形浮雕與奧爾略皇帝紀念碑的八塊鑲板。雖然缺乏整體觀念,但仍氣派壯觀。
法國巴黎的凱旋門是參照坦丁凱旋門的架購建築的。
好不容易又逮到兒子一起入鏡了。承受斯巴達教育的兒子,出門就像脫韁的野馬,舒散礙心的壓力。這也是我一有機會,就想帶他出遊的一種精神補償
小五的男孩,見我們這些大姨、大媽、大伯,早就逃得遠遠的。而與同年齡的小女生,又有點尷尬、害羞,害怕被我們這些無聊的大人說「喔,你喜歡她哦!」
所以,兒子不是和鴿子玩,就都與國、高中的大男孩一起盡情奔跑。只要看到他的笑容和快樂,我那「月光女俠」的封號和昂貴的旅費就值得了!
羅馬競技場‧鬥獸場
羅馬競技場建於西元72年至82年間,位於羅馬城中心。於217年曾遭雷擊,引起大火,部份毀壞。但在238年又完成修復,繼續人與獸、人與人之間的殘酷搏鬥。442年、508年經兩次強烈地震,造成嚴重損壞。又於中世紀後,因無任何保護修整,因此損壞加劇。
羅馬競技場原名Colossus,本解譯作「巨像」。因為尼錄時期,此處有一座他的巨像。十五世紀後,教廷為建造教堂與樞密院,拆除了大部份的石材。至1749年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難為由,才宣布為聖地並進行保護。
它是羅馬帝國內最大的角鬥場,長187公尺,寬155公尺,周長527公尺。中央為角鬥區,長86公尺,寬54公尺。看台約有60排,分為五等區,最下一層是元老、高官、祭司,二層是貴族,三層是富人,四層是公民,五層是底層婦女。
看台以三層混泥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層80個拱形,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環形走廊。最上層則是50公尺高的實牆。每層80個拱形,形成80個開口,最上面兩層,有80個窗洞。
場內可容納5萬人。觀眾入場時,按自己座位的編號,找到自己應從那個拱廊入場,然後再沿著樓梯,找到自己的區域與座位。這種入場的不會出現混亂堵塞的設計,沿用至今的現代大形的體育場和劇院場。
萬神廟
萬神廟又稱萬神殿、潘提翁神殿。西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時期,由屋大維的副手阿格里巴所建,為了歌頌屋大維打敗埃及〈安東尼與埃及豔后〉。曾於西元80年,被大火焚毀。於125年,由哈德良皇帝下令重建,並在新廟的門楣上刻上字樣。
圓形主體的前方,有一個寬34公尺,深15.5公尺的柱廊,共有16根柱子。每根都是整塊的花崗石,高達12.5公尺,底部基座直徑為1.43公尺。
文藝復興時期,其成為義大利建築師們殷切學習的對象。1435年羅馬元老院宣布對其進行保護。
穹頂有五層凹格,凹格的面積逐層縮小,但數量相同,因此更襯托出穹頂的巨大。
萬神殿整棟建築是以混凝土澆灌而成。當時以何種方法澆灌出如此巨大的穹頂,至今仍是謎,更是奇蹟。
它是古羅馬建築藝術的結晶,對西方建築發展史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如羅馬的市政廳、圖書館,法國巴黎的先賢祠,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圓形大廳,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以及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州立的圖書館等。
除了拉斐爾以外,還有維克多‧埃馬努埃萊二世、翁貝爾托一世與其皇后。
萬神殿於609年,拜占廷皇帝將其獻給羅馬教宗普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殉道者教堂」。
咦?右邊的天使,為什麼愁容滿面呢?這是我首次看到不快樂的天使雕像。
吾家兩小子在萬神廟廣場上的尖柱碑噴泉前,一坐一站。坐者猛寫筆記,站者兩眼發直。這就是年齡與心理想法的真實表現。
人人常說:「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而我們卻以一日之時光,走馬匆匆看完它。總覺得有點遺憾和愧疚,回國之後,曾以文記之。有興趣者請點閱拙格【小品】之〈一日羅馬〉。
藝術家廣場‧納沃納廣場
納沃納廣場又稱藝術家廣場。這是古羅馬的老區,現今仍被稱作戰場。因昔日這裏是國馬帝國的軍團營地。它是羅馬最華麗的廣場之一,呈競走跑道的橢圓形。
西元1世紀納沃納廣場是古羅馬圖密善競技場,15世紀末闢為市場。
現今納沃納廣場有三個巴洛克式噴泉。位於中央的叫「四河噴泉」,是貝爾尼尼〈1651年〉的傑作。
許願池‧特萊雅噴泉
歷史學家在研究古代歷史的奇蹟時,特別注重古羅馬的供水系統,稱之「供水皇后」。事實上,羅馬正是以其噴泉之壯觀美麗而著稱於世。
而當羅馬帝國衰亡時,水道被嚴重摧毀。至文藝復興時期,才漸漸休復水道,且建造了一些著名的噴泉。於是羅馬又成了「噴泉之都」,而最著名的就是「特萊雅噴泉」。
特萊雅噴泉由尼拉科‧薩爾維設計,於1762年完工,共花了三十年時光。俊偉、美麗的雕像,是揭示海神得勝的景象。
特萊雅噴泉,別名「少女噴泉」。傳說一個少女給一群打仗歸來想解渴的羅馬士兵們,指引噴泉的所在地,因名之。可是看看畫面上的三個少女,兩個笑容燦爛,一個嘟嘴。可能是陽光太強了,還是一日跑看羅馬,累了?
特萊雅噴泉,又稱為「許願池」。第一個特萊雅噴泉的興建者,就是建築萬神廟的阿格里巴負責籌建的。這裏有一個傳統,就是當你離開羅馬時,只要向池中擲一枚硬幣,就可以償你再次來羅馬的心願。我當然誠心擲了。但願啊!何時啊?
附記:
Wish you a lovely day!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