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7

流浪者之歌

西元2011年7月7日   心情 箶笳十八拍

    流浪者之歌

  前些日子在電視節目上,驚聞排灣小頭目林廣財的歌聲。那種讓淚水在眼眶迴轉的滄桑,唱盡了原住民的辛酸和樂觀。
  在年少輕狂強說愁的的歲月裏,不管書名、劇曲、舞碼,凡題為「流浪者之歌」者,均是必讀必看的心態流行。在古典音樂的世界裏,大提琴是我的心靈殿堂,而在流行音樂中,「吉他」是我的心靈補手。所以也曾經帶著吉他流浪風城五年,在黃昏、寒風中,塗寫思鄉的情絲。
  齊豫和她的〈橄欖樹〉是天籟、蔡琴的〈恰似妳的溫柔〉是愛情的詩篇、姜育恆的異國憂鬱、羅大佑的叛逆、薛岳的搖滾生命〈機場〉,都是心與耳的最愛。在他們的歌中,我聽到了流浪的因子。流浪在那個時代是一種美麗浪漫的情絲,也是一種流行的渴望。卻不知真實生活面的流浪,是生命、青春流逝的深沉滄桑。
  而這種深沉與無奈的滄桑,三十年後,我終於懂了。它一點也不美麗,它一杯杯如酒苦澀。於是林廣財的歌聲,迴繞在耳膜。他的聲音是他的人生,是原住民的心聲。心酸啊!臺灣的原「住」民,竟然在臺灣社會的角落,一代一代的流浪、輾轉生活。
  於今臺灣社會的各種族群中,我最愛原住民的純真。今年的金曲獎進化了,客家、原住民的歌手、專輯,終於進入臺灣的流行樂壇。他們對生命與感情的詮釋,比國語歌者,來得深、來的優啊!
  或說滄桑和叛逆是我喜愛的元素吧!而這種喜愛也遺傳到兒子身上,7月辭去美術設計的爆肝工作,7月4日背著吉他遠去台東流浪了。衝浪、海風、沙灘
音樂村,月底才回家,整整一個月。羨煞啦!就當做他是我的眼與腳的延伸,代我走看外面的世界。深知設計是他的職場工作,音樂是他的最愛。更知在音樂路上流浪的滄桑、坎坷指數相當高,為人母的也只能擔著心喊加油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