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2

木色流年


  洪荒時代,人類以簡約的「結繩記事」記憶生活。而演化至有文字的舞台,則以圖文記述當代的人情物誌。於是人類的千年歷史、潮流風尚,便在文人的指掌之間登載、儲存,且隨著朝代的需求取選,而演繹出自我的風華。


  當1839年發明了第一台木箱照相機,遞至1997年數位相機的敲門。人類存取記憶的方式,由文詞間接轉載的美麗或哀傷,便跳接成視覺光學的直接觸動與震撼。面對美感的呈現,也不再是文人的領域。只你要框定鏡頭,便能複製瞬間即逝的美感,移植撼心的感觸,且輸出張張專屬於個人的記憶。


  921地震災後,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進駐故鄉「車埕」,收購振昌木業公司廢棄的廠房、基地、貯木池,興建「木業博物館」與自然生態景觀池。故鄉逐被旅人譽為「最典雅的終點站」。或許是「身在此山中」的緣由,每回故鄉,總忘攜帶相機。今年回鄉前欲買底片,而一句如雷的重話:「什麼時代了,還用底片?」。我煞住腳步,「數位時代」的念頭,使我決定突破古老光圈的封印,轉身向兒子借用數位相機和學習操作。


  下了車,發現遊客如群群熱帶魚,穿游於故鄉的街巷。若要儲存故鄉古樸靜宓的美,概在黃昏人潮散去之後吧!
 
        ● 夕照


  人潮退去,徜游一整天的綠頭鴨、白鵝也上岸休憩。本是鬧著人氣的空間,隨著小火車離去的笛聲,倏然靜寂。矗立於水中的亭台樓榭,就靜靜的迎著山頭的夕陽,展讀著今日的輝蝗。
  金色的夕光,以慢板的節拍,流漣、溫存於屋簷與廊柱,緩緩的宣告著夏日的太陽風景和腳步。
  一池水波如鏡,人間、時間、空間靜宓如畫。而我佇立於岸邊,等著從夕光餘輝飛回來的白鷺鷥,等著牠獨行飛拍的氣流,拉開暮色的幕帘。
   
        ● 暮色


  當暮靄送走夕照,冷沁的藍氳,便在「木茶房」緩緩瀰漫。「木茶房」仍是孫家的資產版圖。沉沉暮色裏,孫家緬懷的是繁華二十春秋的木業王國,而我追念的是五十年初的綠色童年。記憶的磁碟裏,這塊版圖四周原是高高垂開著紅色的燈籠花,與一種開著穗狀淺紫藍色小花;卻碩結著小小黃珠的綠叢。隨著綠叢延伸,盡頭是一畝翠竹和一口幽深的古井。那綠叢至古井是一段十分美麗的距離,福爾摩斯蝶、鳳蝶、粉蛺,繽紛飛舞其間。而今古井、蝶林,在孫家木業的興衰下,已成一則失落的傳奇。 

        ● 初燈


  頹靡25年的地標「天車」,披上文化的新衫,橫亙的線條,在交錯的燈影中,屹立的延展著木色的歲月。昔日吞吐著來自丹大森林,卻流向日本「大鳥居」的滾滾原木。


  今俯瞰收納的是恣游的錦鯉、鳧鴨和熙攘的人羣。而不論是昔古的盲忙或今日的靜默,它所轉載的皆是離鄉與流浪的行板。

        ● 夜光


  2006年完成「木業博物館」的主體建築及周邊景觀,故鄉的觀光,便昇華為知性的旅遊。博物館樸實的色調,獨特縱躍45度的構築,猶如凌空展翼的大鵬。


  而入夜後從不打光的博物館,竟然有團體租借場地慶祝父親節,樂聲歌舞在木建中火色沸騰。爍動的燈影,不禁讓人思想起辛棄疾<青玉案>的上闋:「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1 則留言:

  1. 故鄉有著許多美好的回憶,也是我最愛的地方,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明天原要出門踏上返鄉之途,兩天前卻是懶洋洋的,想到此番到曼谷開會,竟要過台灣而無法入家門,這一路千里迢迢,會期要用十天,剩下回車埕陪老媽的時間有限,就提不起興趣,這是來美三十多年來第一次竟有這種莫明其妙之感~看到您寫故鄉,就來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