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感懷.在端午>: ※看詩,我總是會無邊無際的聯想,有時興起擲言,像「詩話」,也許是通篇之感,也許只是一句觸動,尋繹費思,不必「必然」。 看到「湘江」,不覺的就想起李商隱的<淚>,那句:「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幾世風物彷如蒼烟,追遠弔古,亂入心緒。 這首詩憂鬱懷思,不捨之情充臆難遣。憶想古代文人客宿,總怕面對孤館斜陽、寒水煙渚,並苦於杜鵑啼鴂、哀猿夜鐘。而這悲泣的儒生,已「哀泣如出宮的妃子」,又來自「風瀟水寒的荒館」,失寵哀怨可見一斑。 那句擲地有聲的「等著,明日歷史的打撈」註記著「你」永遠壯烈的「水袖故事」。
讀<感懷.在端午>:
回覆刪除※看詩,我總是會無邊無際的聯想,有時興起擲言,像「詩話」,也許是通篇之感,也許只是一句觸動,尋繹費思,不必「必然」。
看到「湘江」,不覺的就想起李商隱的<淚>,那句:「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幾世風物彷如蒼烟,追遠弔古,亂入心緒。
這首詩憂鬱懷思,不捨之情充臆難遣。憶想古代文人客宿,總怕面對孤館斜陽、寒水煙渚,並苦於杜鵑啼鴂、哀猿夜鐘。而這悲泣的儒生,已「哀泣如出宮的妃子」,又來自「風瀟水寒的荒館」,失寵哀怨可見一斑。
那句擲地有聲的「等著,明日歷史的打撈」註記著「你」永遠壯烈的「水袖故事」。